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
全台第一本【永續故事書📖】開啟跟艾瑪絲的永續對話

根本療癒🌿一場從自己到世界的療癒練習

綁定LINE會員領$500🎁

你知道嗎?森林竟然也需要管理師!

企業行動的起點,永續責任的萌芽


走下遊覽車,穿過蜿蜒坡道,艾瑪絲夥伴們踏進貓空山區的林地。那是個微涼的初春早晨,空氣混著潮濕泥土與青草氣息。手心捧著一株小山櫻花苗,小心翼翼地放入剛挖好的土穴,有人將泥土拍緊,低聲說:「這是我國小以來第一次種樹耶,希望可以平安長大!」

 

這不是一次性的企業活動,而是延續品牌價值的實踐。長年以「頭皮健康」為本的艾瑪絲,相信唯有從根源呵護頭皮,才能長出健康髮絲。2020 年,艾瑪絲將這份照顧的哲學延伸至山林 ─ 如果人的頭皮需要呼吸,那麼地球的頭皮,也該被淨化與滋養。


於是艾瑪絲啟動「淨山養樹」行動,走入山野林地、清理垃圾、移除外來入侵種,同時推動森林永續教育。目的不是打卡式的參與,而是真實走進林地,為原生植物 ─ 也就是地球的髮絲 ─ 爭取喘息與重生的空間。


這些年來,艾瑪絲一邊種下一棵棵樹,一邊種下對未來的承諾。


種下台灣原生種,培植生物多樣性


行動之前,艾瑪絲花了好幾個月,與台北市工務局大地工程處、B 型企業夥伴「環境友善種子」一同探查台灣各地,尋找適合復育的林地。最後,他們在貓空找到一塊廢耕多年的茶園。這塊土地地貌破碎、植被稀疏,過去的人為耕作讓它失去林地生氣,卻也因此成為復育森林的應許之地。


然而,找到土地只是第一步。真正的考驗是:該種什麼樹?


「要造林、做復育,不是把樹種下去而已。」嘉義大學森林系教授張坤城這麼說。「你得知道這塊地的土壤、氣候、水源,甚至它發生過什麼事,再根據這些條件,選擇真正適合的樹種。」

 

從小跟著父母認識野外植物,張教授對山林有著與生俱來的熱情。如今成為森林管理師,他將這份情感投注在教學與實務,協助人們更深刻地認識樹、理解林。

 

在台灣,選擇種植原生種比外來種來得更慢、更難,但也更有價值。「很多林地長年被外來種佔據,像油桐花、木麻黃等。它們會讓原生植物難以生存,也會導致生態鏈單一。」張教授提到,「要讓土地恢復健康,就得重新種回原生種。這是一場長期而細緻的修復工程。」


這也正是艾瑪絲選擇山櫻花與青楓作為貓空造林主角的原因。


山櫻花在春日綻放,引蝶招蜂,其蜜腺為昆蟲提供養分,果實則是鳥類與台灣獼猴的最愛;青楓則樹型挺拔、抓地力強,葉片在秋季轉紅,在穩固坡地、涵養水土的同時也妝點四季。


「這樣的樹種在北部非常適合,也能增加生物多樣性,是很有前瞻性的選擇。」


2021 年,艾瑪絲正式展開貓空的整地與造林,種下 300 棵原生樹苗,山櫻花與青楓各半。三年後,又攜手 10 家 B 型企業認養木柵動物園邊坡,種下九芎、紅楠等 200 株原生苗木,為城市邊陲打造生態廊道。


「貓空是景觀區,動物園則是永續遊憩場域。原生種不只適應性強,也能讓民眾看見四季的變化。」這樣的林地規劃既能夠固碳、保育,也兼顧觀賞的附加價值。

森林不是一夜長成:從種樹到養樹的漫長辯證

「樹不是種完就好了……一片森林要健康長大,至少要經過三到四年悉心照顧,五到六年養護。」張教授的話,點出這段旅程的真正挑戰。

那些曾由夥伴們親手種下、僅有 50 公分高的樹苗,經歷八次撫育,如今已穩定拔高至 2 至 3.5 公尺,存活率更高達八成。參與養護林地的夥伴們年年回訪、細心養護,對他們而言,這些樹就像孩子,一點一滴成長著。

然而,這樣的努力也不時面對質疑。企業植樹是不是只為了行銷?人工造林會不會破壞生態?

「很多人誤以為我們在砍原始森林,但我們動到的多是『次生林』,也就是過去已遭受開發且被外來種長期佔據的林地。這些地方反而最需要復育。」張教授特別強調,在森林經營的專業視角裡,適度的修剪與疏伐,不是破壞,反而是一種養護。


他進一步舉例,過去在其他林地設置紅外線相機觀察野生動物活動,發現原生種新植後,野生動物的出現頻率不減反增。再透過樣區監測比對,更證實經過疏伐管理的林地,其固碳能力不亞於未干預區,甚至超過。


換句話說,好的林地經營,是能讓環境與生態共贏的。


我們為森林留下什麼,就為自己留住了什麼


近年來,《全球風險報告》頻頻示警:極端氣候、生物多樣性流失與棲地崩壞將是未來十年最嚴峻的環境挑戰。而這些風險,正悄悄地變成我們身處的現實危機。


森林不只是固碳工具,更是我們與氣候的緩衝區、與萬物共存的起點。如果說永續是一場馬拉松,那麼種下一棵樹,是我們起跑的方式之一。


「這真的不是一門能帶來收益的投資,而是一種回饋土地的選擇。現在有企業願意來認養林地,我們都滿懷感謝。」張教授說。對於像艾瑪絲這樣,將聯合國 SDG 13(氣候行動)與 SDG 15(保育陸域生態)目標落實於實際行動的企業,他給予肯定。


2024 年,艾瑪絲更啟動「森林淨走計畫」,邀請大眾走進山林。即使首場活動遇上颱風,仍有民眾不畏暴雨,一邊撐著傘、撿拾落葉與垃圾,一邊聽講師訴說森林與氣候變遷的連結。


森林不會一夜長成,但有人願意陪它慢慢長大 ─ 比如艾瑪絲、那天與我們同行淨走的你們、以及每個願意彎下腰、種下樹的人。與其說我們在照顧小樹長大,不如說是這些小樹教我們如何與世界共生。


因為那些種下的不只是樹苗,而是我們對未來的想像。而這片森林,也正靜靜長成,我們還未曾想像的模樣。


從今天起,我們一起讓永續成為日常。

下載完整版《2025 永續故事書》,收集各章節的「缺角符碼」,就能拼湊出隱藏版官網折扣碼 $200。
這份小驚喜,想陪你在永續路上多一點溫柔。

每一封信,都是艾瑪絲與你分享的時刻

關於頭皮保養的分享、永續行動的響應、缺角照顧議題的倡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