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在陽光下重新伸展的靈魂
盛開的花圃旁,曉威坐在樹蔭下,一邊翻看手機裡剛剪好的賞花影片,一邊笑著向我們介紹哪個角度的光線最柔和、哪張照片最讓她滿意。
她最近迷上插花與手機攝影,偶爾為自己安排一場下午茶。她神情輕柔、動作從容,很難將她與「長期照顧者」聯想在一起。
直到她語氣一轉:「這一切在兩年前,是我完全無法想像的。」當時的她,正經歷一段幾乎讓人窒息的生活。
從溺水到活過來,是這堂課給的勇氣
在成為照顧者前,曉威剛從服務業離職,原本打算好好休息幾個月,沒想到母親突然病倒,本來以為只是暫時的看顧,沒想到這條照護之路,一走就是四年。
家人一度考慮將母親送進安養機構,但當她看到母親在門口哭得稀哩嘩啦,心一軟就把母親留在身旁照顧。這幾年裡,母親從醫院臥床到家中起居,她事事親力親為。疫情爆發後,她與外界斷了聯繫,連去公園、買東西都成了奢侈。生活只剩下「照顧」兩個字,與兒子輪流值勤,她說:「長期的壓力累積,到了一個頂點,你溺水了,你沒有辦法呼吸了,就是大崩潰。」
兩年過去,她忍不住對家人說:「我真的不行了。」堅強如她,人生第一次發出求救。幸好這聲呼喊沒有落空,被她暱稱「神隊友」的姪女第一時間接住她:「阿姨你有需求,都可以找我們。」有了家人的支援,她終於能夠踏出家門,走進久違的陽光,好好地深呼吸。
但走出門,不代表能完全放下。她仍糾結:「媽媽生病了,我還能出門玩嗎?會不會被說是不孝女?」體貼與責任感成了無形的枷鎖,讓她不敢承認自己的身心也需要被照顧。
直到她終於面臨身心俱疲的極限,鼓起勇氣對個案管理師詢問有沒有身心療癒的課程。透過新北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的轉介,她參加了艾瑪絲主辦的「喘息活動」。每月一堂,持續參與整整一年,才慢慢被照顧者企業同盟隊(照盟隊)接住、從崩潰邊緣抽身,重新拾起自己的節奏。
「我覺得非常放鬆,心情轉變很大。」她凝重的神情稍微鬆懈,形容那是一種「從溺水,到活過來」的感覺 – 那不是一瞬間的救援,而是一次次伸出手、再一次次被接住,終於浮上海面的重生過程。
這樣的轉變,姪女也看在眼裡:「阿姨以前總是ㄍㄧㄥ著,但上了課後,開始懂得說出自己的感受」,她終於理解曉威過往承受的不只是 24 小時的壓力,還要乘以一個禮拜七天,「我們沒有親身投入那個環境,無法體會那壓力有多大。」
喘息之間,重拾愛與被愛的能力
「被照顧者躺臥在病床,生命是靜止的,但照顧者的生命並不會因此而靜止。」某次喘息活動的一句話,就像是一盞燈,照亮曉威長久以來的糾結與疲憊。
艾瑪絲喘息活動的內容極其豐富,從瑜伽舒展、正念靜心、手作料理,到用分貝儀大聲釋放壓力,都像為長期緊繃的照顧者,打開一個喘息的出口。
「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正念療癒課。」曉威回憶,那天帶活動的照盟隊企業主請大家想像自己是一間公司的負責人,並拋出「你希望你的人生公司,呈現出什麼樣的樣貌?」的問題,讓她當場怔住,也第一次認真問自己:「我有好好經營我的人生嗎?」
活動最後,老師送了大家一顆粉紅色的愛心水晶,並邀請大家寫一封信給自己。曉威的筆在紙上停了許久,然後慢慢寫下了那些多年來未曾訴說的疲憊、渴望與勇氣。「那感覺就像重新把自己找回來。」她說。
這場活動彷彿為她打開一道門。從那以後,她開始練習傾聽自己的感受,不再只把自己框限在「照顧者」的角色裡,而是允許自己,也是一個值得被善待的人。
療癒的感受不只來自心靈,還延伸進生活中的細節。讓她最驚喜的,是每堂課前安排的「頭皮檢測」。艾瑪絲的夥伴與頭皮養護師會根據每位照顧者的狀況提供洗髮產品,「晚上洗澡時,用那瓶草本洗髮精,真的很療癒。洗完頭皮整個鬆了起來。」那成了她一天的專屬的「Me Time」。
她也把洗髮精拿給媽媽用,幫她按摩頭皮。「媽媽洗得香香的,很開心。」比起度日如年的照料,這樣柔軟的互動,更像是愛的交換。
走進喘息活動後,曉威終於明白照顧母親固然重要,但承認自己的疲憊,也是一種勇敢。如今,每週七天的照護安排中,有四天是她的放風時光。她會獨自去泡湯、賞花、散步,當然還有參與喘息活動。她發現適時抽離,才能帶著力量回到母親床榻。
「先學會愛自己,才能照顧好家人」
如今的曉威,不只找回生活節奏,也重新認識自己。她重新染髮、學會拍照、開始剪輯影片、甚至和姊姊一起出國旅行。她曾經累到連照鏡子都不敢,現在終於願意再次對著鏡子微笑。
「定期每月參與一次喘息活動以後,我情緒比較穩定,也比較懂得按下暫停,深呼吸後再面對。」
2024年,她經歷了哥哥驟然離世。那段難熬的時刻,她用喘息活動學來的正念與放鬆技巧,陪伴自己走過悲傷,還習得了「活在當下」的重要性,「我本來就想做的事,就該馬上去做」─屬兔的她,在手腕放了早就想要的比得兔刺青,作為對哥哥的紀念。
母女關係也因為轉念而柔軟許多。「我今天去士林官邸看花,回來就拍照給媽媽看,她說:『哇,很漂亮喔』。」從前的壓抑,多了一層分享與共鳴。她說,若有機會,也願成為喘息活動的一日志工,把這份善的循環傳下去。
訪談尾聲,她拿出一張明信片,是環遊歐洲的兒子從布拉格寄來的。「他出去做自己了,我也該學著再往前走。」她抬起頭笑了笑,「下次出國的話,我最想去捷克。」
下載完整版《2025 永續故事書》,收集各章節的「缺角符碼」,就能拼湊出隱藏版官網折扣碼 $200。
這份小驚喜,想陪你在永續路上多一點溫柔。
關於頭皮保養的分享、永續行動的響應、缺角照顧議題的倡議